今年3月27日,药物与食品监管局对市场上66种品牌的541种鱼类(鲭鱼与青花鱼等)罐头食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有27种品牌内含寄生虫。其中16种是进口货,11种为国内产品。药物与食品监管局勒令有关厂商将上述含寄生虫的罐头食品从市面上收回,停止进口及销售。
由于鱼类罐头食品一向为广大消费者所喜好,出问题的又大多是名牌产品,很快便掀起风波。不仅问题产品从商店下架,其它品牌也乏人问津。
不少人置疑药物与食品监管局的上述决定。因为鱼类罐头已在我国通行不下数十年,从未发生吃了会令人患病吐泻的现象。但全国食品标准鉴定机构及业内医疗卫生专家认为,既然已查出该罐头食品内含寄生虫,理应高度重视处理。事关广大民众的健康卫生,不能掉以轻心。
据悉,上述问题已造成鱼类罐装食品的销售受到严重打击。国内数十家鱼类罐头食品厂被迫停业,导致数千劳工失业。鱼类罐头食品厂家协会指责上述禁令过于草率。须知,鱼类罐头厂作业时,已先将洁净鱼在摄氏零下20度冷冻,随后在摄氏117度热煑才装罐,相信,寄生虫与病菌均已全数死亡。生产程序已完全按国家工业条规进行,亦符合卫生与宗教信仰条件,理应得到善待处理。
药物与食品监管局为维护全国消费者的健康卫生尽其职责,无可厚非。然为释众议,更好贯彻为民服务政策,国家卫生部门应联合药物与食品监管局、消费者协会与国家卫生部门,彻查国内外鱼类罐装食品的相关事项。包括已发现罐头所含的寄生虫是死是活;制定出产品是否绝对不得含寄生虫,或最高含量等极限标准。此外,除了鱼类,国内畅销的蚌蟹类及肉类罐装食品是否已完全洁净无污染,必须向民众发布罐装食品指南等。此外,对有问题的罐头食品厂,工业部门理应与其它有关的组织与单位一起,伸出援手,协助他们度过难关,并指导如何正确生产,使广大消费者放心。
金潇